“要始终确保粮食安全……注重巩固拓展云浮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经验做法……不断提升我市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日前,云浮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套开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会议,会议对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高标准农田,云浮怎么建、怎么护?
近年来,云浮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极大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力稳定粮食生产安全。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84万亩。
农田面貌好起来
云城区,2023年以来修建灌溉排水设施83条16573米,修建田间道路20条5115米,土壤培肥3000亩。
云安区,农户更容易开展机械耕作、种植、收割活动,昔日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罗定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35万亩,探索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具体措施。
……
随着高标准农田在云浮逐步建成,各县(市、区)农业不断增效,农田面貌越来越好,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
2022年,《云浮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到,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通过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什么?
据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云浮多为平原和山区,从农田的实际问题出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以修建排灌沟渠、生产路及田间路为主。”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没有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前,田间积水难以排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特别是收获期间,农机没法下田,只能人工搬运,非常不便利。”罗定市苹塘镇桐油村党支部书记林灿坤回忆,“桐油村的高标准农田于2014年和2019年建设,分别建设了排水沟、引水渠和机耕路,解决了农户耕作的用水排水问题,也为农机作业提供了便利。”
罗定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35万亩。资料图片
新兴县天堂镇清塘村的耕地同样遇到了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黎星辽回忆,由于田间小路较狭窄,农机难以通过,只能从田间跨过,对田基影响较大,容易使田基崩塌损坏。
“后来建了机耕路,不仅农机可以通行,农户出入运输稻谷也更加便利。希望这样的政策和措施能够继续实施,让机耕路延伸到田,让农户耕作更加方便。”黎星辽说。
杨锦焕是郁南县连滩镇人民政府农办的负责人,他躬身农业已有多年。在他看来,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力提高了农田耕作的机械化程度。“以前收割需要人工操作,不仅辛苦,而且耗时长。现在通过农机作业,十几分钟即可完成一亩地的收割任务,农户的种地积极性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双重助力下,云浮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据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以水稻耕作为例,机械化水平从2020年的69.61%,大幅提升到2023年的76.09%,耕作效率实现优化。
接下来,云浮市将按照《云浮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并通过持续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的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保障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提起来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大举措。
“在设计目标上,我们建设高标准农田基本要实现产能提升5%至8%。从目前的数据结果看,已基本实现。”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实现粮食产量提高,这是最直观的经济效益。
2022年4月,云浮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审议了《云浮市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强调要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保护,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加快建设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守护好百姓的“米袋子”。
林灿坤介绍,由于桐油村的农田有地下水,每逢雨季,时常出现积水现象。2014年修建排水沟后,该村农田的排水情况得到改善,粮食产量也不断提高。“以水稻为例,平均每亩能够增产10%至20%,促进农户实现增收。”
在清塘村,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当地的水陂得到修缮,为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用水。“水分充足了,水稻长得更饱满,之前亩产六七百斤,现在亩产能达近千斤。”黎星辽说。
郁南县连滩镇的项目区里,不仅用水问题得到解决,而且田力实现提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水稻亩产从不足900多斤,到如今超过1000斤,甚至达到1200斤,产量非常可观。”杨锦焕说。
俯瞰云安区镇安镇西安村的高标准农田。云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供图
坐落在山区的云安区93%为丘陵地带,7%为平原,存在农田零星分散的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前,当地大多数地区田小路窄、低洼不平,农机难以直达田块,种植收割两困难。另外,部分原有沟渠年久失修、灌排能力差,田块因干旱和洪涝等灾害造成较大损坏,农户时常为土地耕种难、灌溉难、增收难等问题发愁。
如今,建设高标准农田后,云安区建成了一批又一批机耕路和排灌渠,有力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并通过实施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工程,大幅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目前,项目区内的水稻平均亩产约提高50公斤,有效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除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外,建设高标准农田还有助于推进土地流转。“以前没水又没路,免地租都找不到人种地,很多土地逐渐被撂荒。”杨锦焕介绍,连滩镇项目区的农田经过建设后,路、电、井、沟等设施得到完善,土地实现较大幅度升值。
此外,随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连片承包土地,农户不仅能够得到租金,还能到田间劳作得到工资,收入越来越高。“土地流转后,不仅农户收益高,土地利用率也不断提高,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杨锦焕说。
眼下,随着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云浮众多耕地“路难走、水难来”的局面逐渐得到解决,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有效推动土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一派欣欣向荣。
落实责任管起来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管护任务有哪些?云浮如何实现管护工作落实?答案便写在《云浮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工作方案》(下称《方案》)里。
2023年,云浮市农业农村局印发该方案。《方案》提出,根据相关要求,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机制,压实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责任,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部纳入管护范围,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定期维护,确保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不降低,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持续发挥效益。
四个连续的“确保”,可见《方案》对于高标准农田管护工作的重视。但明确任务还不够,还要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方案》提到,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高标准农田竣工验收后,要在一个月内落实建后管护主体,并办理工程管护手续。其中,项目所在镇(街道)人民政府为管护主体,流转的高标准农田由承包经营主体落实管护,未流转的高标准农田可委托项目所在村委会实施具体管护。
“从镇(街道)人民政府到村委会,再到承包土地的经营者,管护责任实现层层落实。日常中,我们也会通过巡查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督促及时整改。”云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郁南县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田地规模化发展。郁南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杨锦焕介绍,在郁南县连滩镇,高标准农田的管护工作主要由镇政府牵头,各村落实。“日常中,因为大型农机下田时经过田基,容易导致田基损坏。如果发现有损,我们就会联系村委会及时修复。前不久,我们刚排查了2022年的高标准农田,目前整体情况良好。”
罗定市方面,该市印发了《罗定市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建后管护暂行办法》,明确管护主体,落实各级管护职责,并于项目验收后移交给所在镇、村负责管护;管护资金方面,该市从项目投资中计提1%管护资金用于建后管护,并根据当年度管护需求,按年度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管护资金预算及整合多渠道资金投入。
“管护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适当提高建设补助标准,同时鼓励各方主体参与农田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引导市场化投资和社会资本介入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云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区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总结完善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管护的“统管模式”,委托种粮大户、涉农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管护的“托管模式”,依托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的“自管模式”等,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久发挥效益。
接下来,云浮市也将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建管并重,注重源头预防,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监督评价,努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
撰文: 陈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