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寻路农遗|闵庆文: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利益分享者

2022-05-26 10:37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让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实现适应性发展是设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所在,而在传承保护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重要。

  为推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确立我国在该领域国际领先地位做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表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靠的是当地农民,因此需要让他们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让他们愿意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前提当然是通过政策上的支持、技术上的帮助、市场上的开拓,让他们通过保护而受益。”  

  (视频|寻路农遗 大咖访谈,时长共6分17秒)

  

  闵庆文近照

  人物档案:闵庆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原主席,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执行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2005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理论研究、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为推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走向世界、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中国试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地生态功能协同提升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数十项,曾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中央电视台“大地之子——农业科技人物”、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今天的农业不再只有生产功能,它的生态、文化功能日益凸显

  南方农村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设立背景是什么?

  闵庆文:2005年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并第一个正式授牌,这不仅标志着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成为中国开展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的标志。当时我们所编制的中国试点实施方案中,就有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的任务。

  还有一个基本背景是,2010年原农业部和原国家旅游局开展了全国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工作过程中发现,发掘、保护、利用和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对于推动多功能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再加上党高度重视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2012年3月,农业农村部启动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并由原乡镇企业管理局(农产品加工局)休闲农业处具体负责,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改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司乡村文化指导处负责。

  今天的农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生产活动,农业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日益凸显,农民的就业增收手段也已经不单纯依靠粮食或农产品生产,还有基于良好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和景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天然具有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优势

  南方农村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有哪些?

  闵庆文:我们在制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时,一方面参考了全球重要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特别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食物与生计保障、生态服务、传统技术体系、乡村文化和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形成的乡村景观。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实际增设了其他标准,比如这种生产体系应起源于中国或者引入中国后有了重大改进,而且历史不能少于100年;这种生产体系对于气候与自然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我们把它称为韧性或可持续性;还有就是要有示范和推广作用,主要考虑了遗产所在地政府重视程度、群众参与积极性、可进入性等方面。总体而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包括了两大类,即主要标准和辅助标准,每个里边都有进一步的细化描述。

  显然,我们所评选出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多数都满足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本要求,具有进一步申报的潜力。

  

  闵庆文(右一)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培养基

  南方农村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体现在什么方面?

  闵庆文: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仅与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密切相关,还应当有乡村文化弘扬、生态环境良好等方面的考量。将“农业文化遗产”写入《乡村振兴促进法》,就表明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作用。

  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振兴的联系可以从这两方面理解:一个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蕴含的理念、技术、文化对于乡村全面振兴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农业文化遗产地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对于前者而言,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人地和谐发展理念、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等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

  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乡村振兴也很重要。目前138项中国重要农业化遗产涉及16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大多处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与乡村文化丰厚地区,据我们统计,在这160多个县里边,原来的国家级贫困县就有40多个。这就需要找出这些地方的独特优势,借助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优势,发展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的生产,重视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推动产业振兴。

  作为重要生态功能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振兴非常重要。不仅需要重视优质生态环境,比如空气和水、土质量,还要重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景观保护,从而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借助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他相关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并注重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吸引“新农人”的加入,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领头羊,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特殊作用,推动和谐乡村建设。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点,应当重视其示范推广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南方农村报: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对当地茶文化走廊建设有何推动价值?

  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地域性,表现在生物物种、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方面。像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可以说就有以凤凰山为核心的地域性特征,不仅是凤凰镇境内,还有周边的一些地方,相似的地域环境、茶叶品种资源、制茶技术,甚至辐射到饶平县的一些地方。我认为,应积极探索这些地区的联合,纳入农业文化遗产范围进行统一管理,以便更好地推进地区的发展。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复合系统,因此任何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一个或者几个非常有特色的农产品,只是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突出代表,而非全部。我想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承以及带动地方发展方面,应该从两个角度着手:一个是从空间上,以凤凰镇为核心辐射周边地方;二是从要素上,不要只盯着凤凰单丛茶,还要重视茶叶品种资源、生态环境、茶文化等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以及其他优质农产品。

  所以,以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为核心建设茶文化走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旅融合,而应当是结合了休闲、康养、研学等多种业态的发展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或更好地发挥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所蕴含的生态、文化、景观资源优势。

  

  遍植凤凰单丛的凤凰山本就是当地名山。

  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守护者,也应是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与受益者

  南方农村报:潮安区施行村民管护、政策支持、科研机构指导的单丛古茶树保护方式,您觉得怎样?

  闵庆文:农业农村发展是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农业文化遗产是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创造发展出来的,他们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守护者,也应该是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与受益者。

  我一直强调,农业文化遗产地可以发展旅游,但不是一般的人工建造的景区或景点,这种特殊的“景区”或“景点”是依赖于当地人农业生产活动而产生并不断维持着。这些既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又是旅游景区或景点的地方,农民与土地、池塘、茶树等农业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关系越紧密,遗产就保护的越好。凤凰单丛古茶树是凤凰山地区的人们祖辈种植培育的,他们对茶树、特别是古茶树有着特殊的“亲情”,如果忽视甚至隔断了这种“亲情”,他们也就没有了保护的主动性,就有被破坏的后果。我一直认为让当地农户觉得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是他的而不是别人的,让他们和土地、茶树之间的纽带永远不要断才是最根本的。因此,我认为潮安凤凰单丛古茶树的保护方式就是很好的尝试,可以为其他遗产地提供经验。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靠的是当地农民,因此需要让他们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让他们愿意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前提当然是通过政策上的支持、技术上的帮助、市场上的开拓,让他们通过保护而受益。

  

  2011年,闵庆文考察潮安凤凰单丛茶文化系统时,与大庵宋种守护人黄宝国交谈。

  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护、利用、发展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南方农村报:申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需要做哪些工作?

  闵庆文:必须承认的是,由于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重申报、轻保护利用的现象,甚至申请成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不是考虑如何按照承诺和规划做好保护与发展工作,而是忙着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如果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先是落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切实做好保护与发展工作。这里面要特别注意,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不仅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任务,还与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密切相关,应当建立这些部门和所涉及相关乡镇的合作。

  第二个方面是要完成供专家审查的申报文本和保护规划。申报文本必须建立在扎实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基础上,一定要说清楚这个地方为什么形成了这样一种物种资源、生产方式、土地景观、地域文化,以及它对于地方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价值,这项工作需要具有生态学、经济学、民俗学以及乡村发展等不同领域的专业团队人员共同完成。保护规划则要融入当地发展规划中,有明确的任务、责任部门,可操作、可考核,这则需要专业团队和地方管理部门共同完成。

  

  受疫情影响,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流程——专家实地考察转为线上。 闵庆文/图

  三是要做好宣传。既要宣传我们的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价值,还要宣传我们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行动与效果。不仅重视一般的媒体宣传,还应当重视其他途径的宣传。举个具体例子,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时候,有一位日本专家虽然没去看过,但因为他曾经阅读过一篇介绍中国桑基鱼塘的科技文献而特别强调这个项目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不仅重视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宣传,还应当重视用学术语言在学术界的宣传。

  【记者】陈静 李维康 李嘉镓

  【来源】南方农村报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室 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


编辑:杨雪   责任编辑:黄婵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