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青青大麦黄,稻田水满始分秧。5月20日,韶关南雄供销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营示范项目(下称“项目”)正式启动。随着一声开工令,湖口镇承平村田野上机械轰隆声不绝于耳,数台大型挖掘机往来交错,在田地上进行渠道开挖、积土平整,现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项目今年将在湖口镇、珠玑镇建成5500亩旱灌涝排、节水高效、数字智能、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实现“开局即样板”的目标,力争4年内建成10万亩。
省供销社驻南雄现场工作组负责人唐晓明向记者介绍,该项目是省供销社、南雄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一项具体措施。项目采取EPC+O创新模式,其中,南雄市供销雄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提供“耕、种、防、收”水稻生产服务,南雄新供销天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选种、烘、储、加、销”过程,构建水稻全产业链。紧紧围绕让农民增收、村集体增强、产业增效的目标定位,坚持产业带动和整镇整村有序推进。
此外,项目积极探索“163”产业经营模式,即以1个村集体为单位,做到统一流转、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统一订单、统一品牌、统一分配6个统一,打造数字农田示范、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社村”合作示范3个样板。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支撑。当下,南雄正积极落实《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工作部署,探索“多田套合”等实施路径,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
南雄市供销社理事会主任邱万锋告诉记者:“下一步,项目运营将结合‘社村’合作,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产学研旅一体化,做强南雄丝苗米产业,以点带面,逐步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163”产业运营模式,实现产业增效、村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助力“百千万”工程。”
【记者】马千里
【实习生】陈美慈
【通讯员】梁韵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