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瘦田变良田,生态得改善!广东绿色农田建设试点成效凸显

2021-07-23 14:48 来源:南方农村报 章四平

1

  “这些生态沟渠效果可好了,让田间的青蛙、蛇类、鱼虾等有益生物明显多起来,稻田里的虫害、病害、鼠害大幅减少,为我们节省不少用药成本。”在台山市海宴镇春场村,村民们对村里的高标农田水渠满意之情言于溢表。

  同属海宴镇的升平村,村民的获得感也很足。“虽然上半年大旱,但我们村稻子还是大丰收;特别是全村那1600多亩贫瘦‘砂质田’,经土壤改良后,亩产也达到了1000多斤,稻米品质也有了显著提升,米粒更加细长饱满,米饭更加香甜。”村委会书记李来喜说。

绿色农田建设大幅提升了稻米产量和品质

绿色农田建设大幅提升了稻米产量和品质

  据了解,自2018年起,广东引导各地开展绿色农田试点。机构改革后,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精心指导下,广东各地高标农田建设全面践行绿色生态理念,积极探索生态沟渠建设,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生态好,土地沃、产品优、农民富”的绿色农田样板。

  喜尝甜头的广东,目前正以更大力度在全省开展绿色农田建设。

创新工程措施  提升农田生态环境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进台山市海宴镇春场村,连片平整的稻田里大多只剩下还田的稻秆,田间的水泥渠清晰可见。沿着这些水泥渠,漫步在田间,很快就发现这里水泥渠与常规高标农田“三面光”水泥渠有点不同:“在渠道底部,约每隔200米就有一个低洼水池,且在渠道侧壁有个斜坡通道与其相连。”

为鱼类、虾类、蛙类、蛇类等生物逃生设计的渠道

为鱼类、虾类、蛙类、蛇类等生物逃生设计的渠道

  “这是我们为鱼类、虾类、蛙类、蛇类等为代表的生物逃生而特别设计的。”台山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马巨峰介绍,作为紧临南海的水稻种植重镇,农田里鱼类、虾类、蛇类、蛙类等生物特别多,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建设绿色生态高标农田的要求,2019年初,他们与设计单位反复思索,想出了当前的工程设计创意。

  “这个工程创新在既没有影响渠道输水能力,又没有影响渠道输水效率情况下,最大限度减少了高标农田项目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海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李卿卿说,三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干旱时,低洼水池为鱼虾提供栖息场所,斜坡为跌入渠中的蛇蛙提供逃生通道,明显提升了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庄稼病虫害发生。

与渠低相连的斜坡成为蛙类、蛇类等两栖动物逃生通道

与渠低相连的斜坡成为蛙类、蛇类等两栖动物逃生通道

  台山市的高标农田工程创新,始于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机构改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以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指导全省各地全力开展绿色生态高标农田试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大力统筹指导下,广州、惠州、清远等地市都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创新农业工程措施,开展了绿色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有的田间渠道不完全硬底化,有的采用生态护面砖,打造生态沟渠,充分保留原水沟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传统高标项目,主要是通过对排灌渠道、田间道路的改造,以顺畅水流、提高排灌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标,突出的是农田基础设施生产功能,而农田本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生态功能。”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彭琳分析说,为探索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高标农田建设新路,广东在绿色农田试点中,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出发,进一步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确保高标项目不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土壤改良,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在广东绿色农田试点中,如果说生物通道、生态沟渠等工程设施重在保护生态,那么耕地土壤改良则直接惠及项目区农户。

  连州西岸镇冲口村过去由于常年种植蔬菜,该村的耕地酸化板结严重,最差的时候pH值达3.8,耕作层不足10厘米厚。而自2019年起,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在该村开展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向农户推广土壤调理剂和秸秆还田等绿色生态种植技术,让冲口村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大为改观。

  “现在我们村耕地土壤pH值已恢复到5以上。以前每亩地平均要用400-500斤化肥,开展绿色农田建设后,基地里起码减少了30%的化肥用量,同时作物产量增加了近10%。”冲口村新农人陈洪辉说,他们因此获益颇多。

  “我们村‘砂质田’今年早造亩产能够达到1000斤,也是得益于政府持续开展的高标农田建设土壤改良项目。”李来喜介绍,由于村子地处沿海,农田每年都免不了遭受台风暴雨冲击,全村6600多亩农田,有1600多亩是贫瘦“砂质田”,这些贫瘦“砂质田”由于产量极低,稻子亩产不到400斤,过去很多被撂荒。而自2019年起,政府每年免费为村民每亩提供4包有机肥(50公斤/袋),并指导村民进行桔秆还田。经过三年的土壤改良,如今升平村的贫瘦“砂质田”已变身良田,农户抢着来耕种,租金已涨到400-500元/亩,“过两年可能还会涨些”。

  土壤改良不仅让瘦田变良田,还明显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升平村种粮大户罗炳义介绍,使用有机肥和进行桔秆还田后,水稻长势更加旺盛,病虫害都要明显少一些,而且谷粒明显更加细长,米饭更加香甜。

土壤改良让贫瘦“砂质田”变良田

土壤改良让贫瘦“砂质田”变良田

  看得见的显著经济效益,让土壤改良成为备受农户欢迎和期待的项目。也因此,土壤改良是广东绿色农田试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试点区都大力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播撒有机肥、种植紫云英等措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持续提升土壤肥力。

  为构建持续改良耕地土壤的长效机制,广东还将完善耕地地力监测体系也纳入了绿色农田试点中,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进行采样监测耕地地力等级,全面掌握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确保耕地地力不降低。

打造生态田园  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三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广东绿色农田试点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广东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今年,我们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基础上,还将进一步丰富升级绿色农田建设内容,探索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农田建设模式。”彭琳介绍,今年的广东绿色农田试点,一方面,除继续推广生态沟渠和开展土壤改良外,还将赋能更多的现代科技。比如,在项目区安装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农林害虫性诱测报设备、农林小气候监测系统等农业智能装备,实现对农田病虫情、土壤墒情、小气候等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和生态防控。另一方面,项目规划时,紧密对接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让工程建设内容与山水林田湖草自然和谐,工程外观形象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保持契合,力争让每一个项目区变成一道风景。

推广绿色生态防控是打造绿色农田重要措施

推广绿色生态防控是打造绿色农田重要措施

  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全程统筹指导下,今年广东各地升级版的绿色农田建设已在紧张开展中。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官网信息显示,7月19日,该市今年在高州建设的1100亩绿色农田试点已过评审。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生产道路两边种植格桑花、猪屎豆、芝麻、显花植物等,打造生态农田;建立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推广使用性诱捕器等。

  “我们今年的绿色农田项目也已过评审,马上进入施工期。”马巨峰说,台山今年将在项目区的田埂种植波斯菊等显花植物和释放赤眼蜂、安装水稻螟虫诱捕器,可提高示范区病虫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安装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可提高病虫防控能力水平,节省人工防控成本。

广东绿色农田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广东绿色农田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据了解,为了高质量打造绿色农田,并将绿色农田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实现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今年广东多个项目试点市(县)加大了高标农田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由过去的约1500元/亩提升至2250元/亩及以上,为绿色农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章四平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