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模式,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近日,径南镇委党校组织镇领导班子、驻村组长、村(社区)支部书记在陂蓬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开展“陂蓬模式”推广运用现场教学活动,对径南镇“陂蓬模式”基层治理典型经验予以推广,活动邀请到兴宁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谢珍红进行主讲。
课堂上,谢珍红老师结合前期对“陂蓬模式”的深入调研,凭借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对“陂蓬模式”案例进行了鞭辟入里的阐述。
依托数字化,加强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保障和强力支撑。近年来,径南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积极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扎实有序推进党建强基、产业富农、乡村善治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选好“领头雁”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发展村级各项事务,既要有一个好班子,更要选好一个“领头雁”。为锻造陂蓬坚强战斗堡垒,为陂蓬村乡村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径南镇选取了素有“一片情怀、一心为民、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陈焕新担任陂蓬村党支部书记。
坚持“五字方针”
陈焕新书记认为“个人的富裕、个人的命运改变不叫成功,只有带领更多人过上好日子这才是成功”。自任职以来,他始终坚持“公”“廉”“尊”“管”“干”五字方针,抓班子带队伍,主动扛起团结群众、共同富裕的政治使命,带领班子积极在村集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上大胆尝试寻出路,守正创新谋求陂蓬村发展,以真心服务群众,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帮办实事,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
用好“五个数字信息平台”
一是用好“互联网+党建信息平台”,实现党建工作移动化、透明化、在线化等,提高对村内和在外党员群众的服务水平,提高党的的执行能力,将互联网“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正能量”;二是用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平台”,优选推出当地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对优选产品进行参展、推介,助力乡村农产品补上营销短板;三是用好“互联网+农村政务平台”,全力对接“粤智助”综合便民服务数字化平台,打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四是用好“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大力推广省人民医院在“粤智助”新上线的“预约挂号”“健康体检”“图文问诊”“复诊续方”“报告解读”和“基层医院会诊”等6项服务,让偏远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五是用好“互联网+智慧村居法律服务平台”,打造全国首个智慧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采用智能法律服务与人工法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前方有驻村机器人“律师”,后方有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团队,有效弥补农村法律资源欠缺等“法治短板”。
依托数字化,促进乡村善治
陂蓬村巧用“373”渐进式调解法,解开矛盾纠纷“千千结”,持续推动诉源治理,由原来矛盾多发、高发的“问题村”,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和谐村”。
分设“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法律明白人调解阶段,遇上村里比较小的纠纷,先由法律明白人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开导群众,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阶段进入包片村干部调解阶段,基于法律明白人无法调解的,则由包片村干部二次介入,联同法律明白人双向发力共同化解矛盾;最后进入第三阶段村(社区)微型调解庭调解阶段。
召齐“7类人员”
微型调解庭内,双方当事人代表相对而坐,一边是调解员(村支部书记)、书记员、村民小组长,另一边是法律机器人“法通小博士”以及视频连线的专业律师,朝着化解矛盾纠纷同一目标,谈诉求、讲法律、想办法。
遵循“3个步骤”
第一步双方当事人代表发言,表达诉求;第二步调解员调解,由调解员秉持公平公正态度,对当事人双方进行调解教育;若当事人不认可,调解员根据矛盾类型请教“法通小博士”,由其解释法律条文,调解员结合实际进一步调解;第三步则远程连线专业律师,视频对话,进行最终调解。
依托数字化,推动兴村富民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陂蓬村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业,立身之本,着力唱好“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多渠道销售”增收致富“三部曲”,有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发展,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音”。
一是规模化发展。陂蓬村着力整合土地资源,流转、托管撂荒土地,不断完善灌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目前已建成高山油茶基地1000亩,单丛茶基地200亩,蔬菜、水稻基地86亩,百香果基地20亩,形成农业发展的规模优势。村级大陂湖农产品贸易专业合作社配置船耕机、犁田机等农机,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效率。
二是品牌化建设。陂蓬村深度挖掘农业传统文化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山油茶、单丛茶、百香果等特色种植业。以发展品牌化为目的,注册“陂蓬”“大陂湖”“钉隆山”等多个商标,不断在种植、加工上精益求精,打造自己的有机品牌,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同时,积极与城市商超、邮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品牌宣传,全力提升陂蓬村农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
三是多渠道销售。借助“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智慧平台、电商超市、抖音直播等渠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走出农村”,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十多年来,陂蓬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1年的1000多元增至2023年的68.5万元。
谢珍红指出,数字治理“陂蓬模式”成功入选中央七部委联合编制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以数字治理“陂蓬模式”为核心内容的《构建乡村智慧法律服务“云”时代》获评“全国网信系统2022年度网络普法优秀案例”。谢珍红认为,“陂蓬模式”是新时代践行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优秀案例,我们要切实把“陂蓬模式”经验总结推广好、学习运用好,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
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干货满满”,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既在理论上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又传授了很多基层治理的经验和技巧,通过学习使径南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径南镇委党校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径南镇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定不移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找准“陂蓬模式”与“百千万工程”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利用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创建“无信访村(社区)”、“零投诉”机关、“无信访”单位,推动径南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何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