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湛江:问需于民 、缺啥补啥,高标准农田变身“富民田”

2021-08-19 16:01 来源:南方农村报 赵启旭 章四平


南方农村报 叶香玲 制图


  今年夏收时节,记者走进遂溪县城月镇坎塘村,大型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快速作业,一辆辆满载稻谷的拖拉机沿着崭新宽阔的水泥路驶向农家,新修的三面光水渠纵横交错,渠中清水潺潺。站在高处俯瞰,坎塘村农田阡陌纵横,宛如棋盘。


坎塘村土地平旷,纵横阡陌

坎塘村土地平旷,纵横阡陌。


  这是湛江市刚竣工的一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掠影。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全程指导下,作为农业大市的湛江,不用扬鞭自奋蹄,全市上下干群一心,共建成了471.738万亩高标准农田,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近50万亩。在为粮食省长制考核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后,湛江也在2018-2020年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

  湛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这份“高分答卷”,大幅改善了湛江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提升了湛江粮食生产能力,充分激活了农民种地积极性。湛江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得到了更有力保障,据统计,2020年湛江市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是147.47万吨和416.30万吨。

修路建渠

助推农机替代人力

  “过去我们村几百亩农田,只有泥泞小路相连,农机到不了田头,水稻种管收全靠人力,非常辛苦。而且狭小的土渠,排水不畅,遇到干旱,农田得不到即及时灌溉;一下暴雨,稻田瞬间变‘汪洋’,作物受灾概率很高。”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坎塘村村民符国纯向记者回忆起他的种田往事。

  而随着去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全村的农田生产条件大为改观。记者在现场看到,蜿蜒崎岖小道已变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机耕路,淤泥杂草覆盖的土渠升级为水流潺潺的“三面光”水泥渠。


2020年竣工的整修灌排渠项目,目前投入使用,水流潺潺

2020年竣工的整修灌排渠项目,目前投入使用,水流潺潺。


  “种了几十年田的我,今年头次用上了农机耙田和割稻,种田种菜都轻松许多。”符国纯兴奋地说,在机耕路两旁修建的三面光水渠,大大提升了农田灌溉和泄洪能力,今年暴雨时,稻田再也没有变‘汪洋’,真正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

  在吴川市浅水镇荔枝山村,村民对高标农田建设项目也有同样的获得感。据介绍,该村农业生产用水主要靠荔枝山水库进行补给,但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土灌渠早已污泥堆积,跑冒滴漏严重,纵使水库水位高,开闸后的灌溉效率仍很低。加上没有硬底化的机耕路,农资运输、机械化运作等也是大难题。

  2020年5月,吴川市农业农村局在荔枝山村进行高标农田建设,修建了5000多米长的灌渠和2000多米长的硬底化机耕道路,让全村800多亩农田由过去的“望天田”变身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村民们种地积极性大幅提升。

  “过去,从荔枝山水库引水到田里,要3、4个小时,现在最多只要1小时。农机进出田地都走的是硬底化机耕道路,节省了不少农忙时的用工量。”该村村委会书记李火生开心地说。

  “路和渠曾经是湛江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而这些年经过高标农田项目的持续开展,这个短板已得到很好的弥补。”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景强说,这让湛江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农田抗灾减灾、旱涝保收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约亩均增产100-200斤,节本增效显著。

打井灌溉

破解干旱缺水大难题

  在遂溪县城月镇虎头坡村,一片200多亩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旁,一口深约100米的机电井正在轰隆隆作业,水泵将水从深井里抽起来,经地下管道,输送至基地的滴灌系统,然后均匀的滴渗在火龙果根部。

  “这是我们2019年高标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通过建设这个机电井,成功解决了这块耕地的水源问题,让原本撂荒地重新耕种起来了。”遂溪县农业农村局农建股股长陈仁梓介绍,该项目将管道埋在地下,方便农事操作,且挖井引来的地下水,水量供应充足,水质干净清澈,村民不仅用起来很方便,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也更好。


200多亩火龙果长势良好

200多亩火龙果长势良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境内河流短浅,加上气温高,水份蒸发量大等因素,干旱缺水一直是困扰湛江农业生产最大问题。

  为此,湛江市历届政府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都把破解干旱缺水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打井引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拓展水源和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我们红星农场种植菠萝2.2万亩,近年来在高标准农田项目支持下,不仅打了33口抗旱水井,更在项目区内架设了喷灌管道,铺上了节水地膜,这大大促进了菠萝种植。”红星农场负责人诉记者,有了及时灌溉,菠萝生长周期最多可以缩短2-3个月,产量提高30%以上,实现了种植收益的最大化。


在火龙果种植基地内架设了喷灌管道,铺上了节水地膜

在火龙果种植基地内架设了喷灌管道,铺上了节水地膜。


  “对于‘十年九旱’的湛江来说,地下水弥足珍贵,一点一滴都不能浪费,所以我们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摆在突出位置。”吴景强说,仅2019年和2020年,湛江市分别建设了6.4万亩和1.6万亩的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面积位居全省前列,而且项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很多农户自发学习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使得有井的地方,基本就有滴喷灌,既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又显著提升了种植效益。

  据介绍,今年湛江还将建设3.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多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示,随着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持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普及,湛江“干旱缺水”老大难问题定能得到根治,这也坚定了他们在湛江发展农业的信心。

连片开发

促进土地流转加速

  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是必经之路。

  “湛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遵循相对集中连片、整村整镇推进;缺什么、补什么;分类整治的原则。”吴景强介绍,湛江市充分结合项目区实际,将零碎的、还未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地块整合进来,实现耕地连片开发,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兴修农田水利、建机耕路、平整土地、打井拉电,为土地规模化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宽阔的机耕路

宽阔的机耕路。


  在毗邻荔枝山村的高栈村,去年初完成高标准农建建设后,当年7月份就有一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60亩农田。如今迈步在高栈村,平整的高标准农田成块连片,水稻、蔬菜等农作物挺立生长,农忙的人们在硬化好的田间道、生产路上穿梭,“三面光”的灌渠在一旁哗哗作响。

  “以前没水没路,免地租都难找到人种,而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现在700元/亩,多家公司抢着流转。”李火生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流转连片开发的良田,村民收入稳中上升;同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发展养殖业或务工,村民又可以多一份收入。增收致富渠道的变多让村民对生活更有盼头。

  像高栈村这样的案例,在湛江有很多。据了解,随着连片开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不断增多,湛江土地流转也在大踏步提速,截至2020年,湛江农村土地流转达284.2万亩。

  土地流转提速,促进了湛江农业规模化经营,为湛江全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富裕富足。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赵启旭 章四平

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