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建筑业央企扛鼎,共筑“百千万”新图景

2025-07-16 12:35 来源:南方网

  受访者供图

  在汕尾市马宫街道长沙村,鼓角炮声虽已远去,炮台周边的滩涂、旧仓库等闲置资源却摇身一变,被打造为“黄江镇海渡”“贝雕非遗馆”等网红地标,成为不少游客体验滨海风情的选择。

  这背后,离不开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广投”)的积极助力。截至目前,中铁广投深度参与汕尾、河源、梅州等11地市“百千万工程”建设,累计开工项目705个,已完工项目422个,共投入人员1.6万余人。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在城乡风貌提升、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政府主导、央企牵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的共建格局日益完善。以建筑业央企为例,通过注册全资子公司、市场化项目与公益项目“肥瘦搭配”等方式,将税收和产值反哺地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县镇村风貌连线成片提升,在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过程中,扛起了责任担当,展现出全新作为。

  改造后的汕尾市马宫街道长沙村,吸引着游客体验渔村文化和青年返乡创业。

  改造后的汕尾市马宫街道长沙村,吸引着游客体验渔村文化和青年返乡创业。

  【时政】分隔  受访者供图

  风貌提升

  推动城乡颜值蝶变

  持续焕新的城乡风貌,是高质量发展的“颜值担当”。今年4月,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印发《广东省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城乡风貌提升的行动部署。

  助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建筑业央企注重挖掘地域文化,连线成片打造示范带、风貌带,实现镇村风貌提升、环境品质跃升。

  作为“中国罗氏沼虾之乡”,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各个环节,都能捕捉到中国铁建华南总部(下称“中国铁建”)植入的罗氏沼虾元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渔乡风情。在“竹子之乡”肇庆市广宁县的典型村建设中,中国铁建融入竹子元素,实施“碧水—竹海—文旅”EOD项目,以点带面建设“绿之韵”乡村振兴示范带。

  央地合作,步履不停,中国铁建以地域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凸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在揭阳市占陇镇练江南北岸,中国铁建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将曾经杂草丛生的空地改造为绿美生态公园,为示范带建设增添亮点。

  再把镜头对准潮州。潮州市与福建省接壤,是广东的“东大门”。中国铁建结合潮州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特点,融入潮州木雕、潮绣、潮瓷、凤凰单丛茶等潮式元素,高水平推进“东大门”建设。

  乡村实现“旧貌换新颜”,也离不开央企助力推进的农房改造提升工作。前不久印发的《关于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机制,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今年2月,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建筑业企业助力县镇村发展”专题研讨环节时,中国建筑(广州)总部总经理刘宝山提到,中建集团开展了“广东乡村再造好农房”研究,并在广州黄埔迳下村、花都蓝田村试点实践。

  黄埔迳下未来乡村项目中,中建集团探索运用装配式建筑等建造方式,打造了200余户智慧零碳精品住宅,较传统建造方式节省工期40%,减少人工60%,减少建筑垃圾70%;还在新型农宅屋顶铺设光伏,项目建成后,光伏每年发电量约1500万千瓦时,节能率可达到80%以上。

  中铁广投则围绕“线上出彩”,聚焦汕尾市的高铁、高速、国道,梅州市的省际交界处和示范路段,河源市的“一江两岸”等重点线路,推进沿线风貌提升,累计改造房屋外立面4.8万栋。

  中铁广投助力汕尾高铁沿线风貌提升。

  中铁广投助力汕尾高铁沿线风貌提升。

  【时政】分隔  受访者供图

  产业导入

  激活县镇村内生动力

  在梅江水畔,千年古镇松口的客家艺术和南洋风情吸引着八方游客。

  助力梅州“百千万工程”的中铁广投,深度参与松口镇的改造升级,协同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其重新定位。“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核心修缮理念下,中铁广投构建起“保护-活化-发展”的全链条体系,通过修复码头遗址、重现古驿道风貌、活化客侨文化等举措,让古镇的棱角分明如往昔,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

  “要让每一块砖瓦都诉说历史,每一处设计都彰显文化。”中铁广投“百千万工程”梅州指挥部工程部的张德明坚信,只有发挥设计的引领、指导和管控作用,才能高质量提升城乡面貌,塑造独具魅力的县镇村新地标。

  以风貌提升为抓手,中铁广投助推梅州松口古镇等文旅新景热度走高。

  以风貌提升为抓手,中铁广投助推梅州松口古镇等文旅新景热度走高。

  如今的松口镇,白天古韵悠长,夜晚灯火璀璨,“南洋海丝路・客侨第一镇”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梅州文旅新名片。

  目光转向汕尾市长沙村,中铁广投依托“镇海炮台”IP,打造“潮聚”系列文创产品,形成“海洋文化+国防文化”研学线路,联动周边景区形成开放式旅游服务圈。2024年,长沙村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60万元。

  同样是激活文旅IP,中国铁建则充分挖掘汕头市南澳县的海丝文化、渔港风情,突出鲜明的“海丝、海港、海岛”文化定位和地域特色,推进台湾街沿线建筑外立面改造装饰、IP形象设计。此外,中国铁建突出九溪澳特色,将“文旅渔”融合,在南澳县打造了“九溪·岛留”民宿和“溪野营地”等网红打卡点。

  中国铁建以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支撑汕头南澳县台湾街改造项目落地。

  中国铁建以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支撑汕头南澳县台湾街改造项目落地。

  除了以风貌提升为抓手,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建筑业央企还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导入特色产业,培育县镇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下称“引领区”)的建设打造,让惠州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中建集团引入永兴坊文旅与惠州产投对接,为引领区后续运营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中国交建湾区总部则先后引入了保利文娱、中国民宿协会、裸心集团等1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在龙门县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漫主题度假乐园,推动引领区建设。

  嫁接产业资源之外,建筑业央企还拓宽助力渠道,与当地强村公司合作,积极助农增收。

  在普宁市大坝镇白坑村,鳞次栉比、简洁大方的潮汕民居,就是中国铁建携手当地政府开创新模式的一次成功探索。在“央企助力兜底+乡亲捐赠补助+党员干部带头+专业团队指导+本地工匠施工”的模式下,中国铁建对白坑村的123栋潮汕传统民居开展外立面喷真石漆修缮,带动村庄整体风貌焕发新生。中国铁建还联合大坝镇强村公司,雇佣地方工匠,减少项目成本的同时,为地方增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中国铁建采用“公益+微利”模式,助力揭阳市镇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铁建采用“公益+微利”模式,助力揭阳市镇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转型升级。

  借“荔”发力的中建集团,在“中国荔枝第一镇”茂名高州市根子镇,与柏桥强村公司共同搭建了地方农产品销售渠道平台,助力荔枝等特色农产品远销海内外。在惠州市龙门县,中建集团也通过开展爱心助农、视频宣传等活动,建立线上、线下乡镇农产品销售网,累计销售农产品达到300万元。

  【时政】分隔  受访者供图

  民生改善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绿美生态公园、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中交集团在阳江市阳西县参建的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如今全面迎来了收获期,助力织篢镇、程村镇、儒洞镇、溪头镇四个镇因地制宜补齐短板。

  在程村镇,中交集团以生蚝为主题打造的绿美生态公园已经完工,小池塘映射着碧水蓝天,显得格外清幽,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休闲去处。儒洞镇边海村的道路铺上沥青后,路面的噪声变小了,河道边增设的路灯,也让晚上散步的居民感到更加安全、惬意。

  中交集团还深度参与了揭阳市揭西县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工程,涵盖水利设施、污水管网、市政道路等,其中棉湖镇水稻产业园灌溉工程建成通水将实现灌溉田地约1.6万亩,每年助产粮食约640万公斤。

  群众所需与央企所能的“双向奔赴”,在全省多地生动上演。

  补齐建设短板方面,截至2024年底,中国铁建已在全省建设或改造污水管网 1466.06公里,建设或改造镇村道路 1071.96 公里,建成学校 32 所,建成乡镇卫生院 6 所,建成养老服务机构 3 家。

  “在高效完成‘百千万工程’项目的基础上,中国铁建将聚焦基础设施、城市更新、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国铁建华南总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同广东省及各地市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打造央地合作新标杆。

  2024年5月,因灾受损的河源市江东新区X839县道,成了当地群众的“心头病”。中铁广投河源指挥部指挥长曲小玉将其列入“民生工程攻坚清单”,迅速组织力量抢修,在最短时间恢复这条“生命线”。梅州“6·16”特大暴雨灾害期间,中铁广投组织千名人员奔赴梅州平远、蕉岭、梅县、大埔4县区,抢通道路51条,清淤清污超22万方。

  在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中铁广投开展口袋公园改造与风貌提升。

  在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中铁广投开展口袋公园改造与风貌提升。

  以推进“四好农村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抓手,中铁广投新建、升级农村公路超200公里,完成危桥改造7座,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25座、农村小微污水处理及资源利用设施195座,建设配套污水管网超400千米,切实改变村庄脏乱、污水直排等状况。此外,中铁广投用“绣花功夫”升级改造了一批口袋公园、卫生院、长者饭堂、垃圾中环站等公共基础设施,让群众切实感受“百千万工程”的成果。

  “聚焦民生福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我们始终秉持的宗旨。”中铁广投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仲峰表示,自参建“百千万工程以来,中铁广投聚焦县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2025年,中铁广投将携手各地政府持续构建“央企带头、国企跟进、民企参与”的新格局,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等重大任务中贡献央企力量。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徐臻


编辑:杨雪   责任编辑:黄婵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