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亩产值10万元!澄海“种田如绣花”造就蔬菜“亿元村”

2022-07-11 20:41 来源:南方农村报 陈思蓝 冯晓华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从古至今,潮汕人以敢拼敢闯、勤劳聪明、善于经营闻名于世,务实精细的“东方犹太人”不止见于商界,他们的这种精神在日常生活甚至种田生产,都可窥见一斑。面对天灾不断、人多地少的多重困境,他们以智慧独辟蹊径,将“精耕细作”摸索至极致,在有限的土地实现价值最大化,素有“种田如绣花” 的美誉。

  在汕头市澄海区溪南下岱美村,这里蔬菜种植面积仅千亩,但曾创造一年种植15造、亩产值15万元的高复种高创值奇迹,是名副其实的蔬菜“亿元村”,被誉为“世界第一菜园子”。

下岱美村蔬菜种植基地

下岱美村蔬菜种植基地

  下岱美村“佬农”许得喜的小木屋是邻近菜农常来串门的茶室。上午9时过后,放下锄头的菜农十分默契地到此聚会,喝茶聊天直到饭点时间才迟迟散去。有了自动化喷灌系统等现代设施以后,对他们来说,种菜是一份“时间自由,没有粗重活的工作”,在唠嗑中时间很快过去。

  2021年,澄海蔬菜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扩容提质类),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的澄海区溪南下岱美无公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实施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未来下岱美村将继续优化蔬菜的种植生产条件,并通过农旅融合进一步延申蔬菜产业链。

下岱美无公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实施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

下岱美无公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实施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

“种田如绣花”

  下岱美所在的汕头市澄海区地处韩江三角洲,地势平坦连片方格化,排灌基础条件良好,且以耕作类土壤为主,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温床。早在改革初期,躬身阡陌的一代代澄海“佬农”,不仅辛劳栽种出各色蔬菜,也凭借过人的技艺与钻研的精神,远赴贵州等地传授种菜技艺。

  在许得喜的菜园里,沿渠土埂有棱有角,菜叶子在阳光下透着嫩绿。弯下身子细微勘探,肥沃的土地里不见半丛杂草。许得喜时常把“种田如绣花”挂在嘴边。他形象地比喻,种菜是个精细活,蔬菜的生长状况、土壤的湿度、紧实度等都是菜农每天观察的对象。菜园就像一件工艺作品,是靠“一针一线”织出来的。他举例,蔬菜成熟期比幼苗期种植密度更小,这中间要经过一次移植,尤其考验菜农的细心程度。

许得喜

许得喜

  三分种,七分管。在许得喜看来,种菜不只是“老天赏饭吃”,潮州、揭阳等地与澄海种植条件相近,但出产的蔬菜品质和价格都要稍差一些,这与菜农管理积极性和种植经验息息相关。许得喜从十多岁开始种田,往后40年的时间大半在田里度过,但在下岱美村里,比他“老道”的菜农不在少数。“每个菜农都有自己对于菜园管理的一套方法,大家坐在一起也是经常交流讨论。”许得喜说。

  许得喜算过一笔账,一造蔬菜半个月至一个月成熟,一年种植12—13造,相比于果园、稻田,蔬菜种植周期性更短,人工投入更高,农民的积极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高投入伴随着高收益,村里一亩田年产值可达到10万元,一千亩在耕作的农田,年产值就是1亿元。下岱美村人多地少,多数菜农一人只种1-2亩地,除去成本,年收入在3万—8万元不等,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许得喜菜园

许得喜菜园

  “下岱美村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农民种植经验丰富,曾创造了一年种植15造、亩产值15万元的高复种高创值奇迹,被誉为‘世界第一菜园子’”溪南镇下岱美村委书记陈春兴说。

  “村里很多小洋楼,都是菜农种菜盖起来的。”下岱美村党委委员陈建辉半开玩笑地说。

部分菜农在闲暇之余通过养殖增加收入来源

部分菜农在闲暇之余通过养殖增加收入来源

  有机肥是下岱美菜农每年投入的最大生产成本之一。相比人工合成化学物质,有机肥在短时间内“性价比”低,但对改善土壤性状,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岱美村蔬菜生产源远流长,土地肥沃四季轮种,或许可从中窥看一二。

1997年,下岱美村获得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1997年,下岱美村获得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比以前轻松多了,每天像开茶话会”

  许得喜在菜园旁边搭了一间小木屋。比起休息间,大多时候它更像是茶室。上午9时过后,放下锄头的菜农邻居十分默契地到此聚会,他们随处找一张凳子坐下,没有假设目的,甚至没有事先准备话题。但总要到了饭点,屋子里的热闹气氛和茶叶香味才会渐渐散去。

  许得喜和他的客人很享受这样的唠嗑时间,被问及“为什么选择种菜而不是进厂打工?”时,他们突然间捧怀大笑,回答道:“进厂打工,我们现在还能在这里喝茶吗?”“种菜时间自由,没有粗重活,想干就干。”在他们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问题。不过,笔者也了解到,下岱美菜农“时间自由,没有粗重活”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邻近菜农在许得喜木屋喝茶聊天

邻近菜农在许得喜木屋喝茶聊天

  上午10点左右的下岱美蔬菜基地,不少自动化灌溉系统仍在地里作业,却是很少见到菜农在田间走动。许得喜介绍,周边菜园大概在十年前用上了自动化灌溉系统,而在此之前,菜农每天需要扛着数十斤重的水箱,早中晚各喷灌三次,夏天最热的时候,没有休息,反而喷得更多,工作时间更长,往往都是体力不支才停下。

自动化喷灌系统在地里作业

自动化喷灌系统在地里作业

  不只喷灌如此,菜园多了锄地机,周边铺上硬化水泥路,在多方面都用上了现代化设施。“菜棚支架原先一年要换好几次,从竹签改换成塑料材质以后,三年过去了,也不见损耗。”许得喜说,“种菜比以前轻松多了,早上出来干一会,就到屋里喝茶,下午太阳快下山再出来。”

  除了谋生,一些农民也把种菜当成打发时间的手段。菜农陈万强是许得喜木屋的常客,年纪近80岁,是下岱美村最年迈的几个菜农之一。老人家过了几十年的菜园生活,在家里就是闲不下来,一有空就往菜园跑。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花上3-4小时打理菜园,大部分时候都在喝茶聊天,还能有点收入也不错。”

陈万强

陈万强

“菜农十分关心产业园项目进展”

  “水管什么时候到?”近来陈建辉常被问及这个话题。据了解,作为澄海蔬菜产业园重要实施主体,下岱美经济联合社将对蔬菜种植基地先后进行道路拓宽硬化,引进喷灌系统、排灌系统,建设大棚设施、防雨遮阳设施、购置小型翻土机等设施化建设。“菜农得知有资金用于设备提升后,十分关心项目的进展。”陈建辉表示,当前项目的实施已进入招标阶段,预计年底投入建设。

下岱美村蔬菜种植基地

下岱美村蔬菜种植基地

  发展至今,规范化、商品化已成为下岱美村蔬菜产业的新趋势。陈建辉介绍,为推动下岱美村的蔬菜产业发展,1997年,下岱美村申请并成功认证了省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将蔬菜产品打上优质的标签推向市场。2010年,下岱美村成立澄海区溪南镇下岱美经济联合社,为村民提供种蔬菜植技术指导、解决部分销售问题等,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市澄海区既是粤东蔬菜种植核心区,也是粤东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之一。全区现有蔬菜专业市场10个,拥有大中型冷链仓储公司20多家、储藏库60个、冷储能力超100万吨。强大的市场配套为下岱美村做强蔬菜产业提供了坚实后盾。“附近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离下岱美村仅有1公里,村里六成蔬菜通过批发市场销售,价格比田头收购每斤高0.5元左右。”陈建辉表示。

菜农在田间劳作

菜农在田间劳作

  “接下来,下岱美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内将会建设一个自动化气象监测点,继续优化蔬菜的种植生产条件。” 陈春兴透露,未来下岱美村将会结合当地蔬菜种植的特点去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农旅融合进一步延申蔬菜产业链。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陈思蓝 冯晓华

编辑:高永彬   责任编辑:杨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